Intel: 比SSD快10倍嘅時代到了 !Optane開始出貨!

每一個遊戲玩家都想要擁有 3D Xpoint,真心是每一個玩家。這是英特爾首席執行官 Brian Krzanich 曾經發表的觀點,他不斷地強調,自家的 Optane 技術儲存問世之日,將是 PC 行業傳統 SSD 和內存被取代的開始。日前,英特爾正式宣布,已經開始發售第一代 Optane 儲存,並且下一代技術的研發工作也已經在進行當中了。

英特爾Optane 儲存是一種將革命性3D Xpoint 技術非易失性存儲器介質引入內存和SSD 的存儲解決方案,與美光共同研發,並融合了英特爾先進的系統內存控制器、接口硬件和軟件IP,能夠充分釋放巨大的性能潛力,不僅比固態硬盤快10 倍以上,甚至可以當做內存來使用。

目前第一代Optane 儲存暫時只出現在部分高端的筆記本電腦上,但並未上市,英特爾此次宣布正式發售,表明針對筆記本電腦設計的Optane 儲存不僅可以在第二季度出貨,而且還將會有單獨銷售的儲存版本。英特爾希望,未來 Optane 儲存體積更小,密度更高,同時更加便宜,耐用性更高,普及更全面。

這對於大量 PC 用戶來說絕對是好消息,因為作為新鮮事物,Optane 儲存的成本和實際售價都相當昂貴,而且容量有限,例如搭載在 ThinkPad T 系列的 Optane 儲存只有 16GB。為此英特爾解釋稱,目前此類儲存的用途是大量加速系統數據傳輸,可用於分析和深度學習應用,提升體驗,不過最終目標一定是“統一內存和儲存”,只是可能這個時間相對漫長。

英特爾 Optane 儲存合作夥伴美光,也宣布了 3D Xpoint 技術儲存的品牌,稱之為 QuantX,共同努力推動這一技術的發展。同時美光還證實,第一代基於 Optane 的內存已經在測試當中了,不久之後就可以出貨了。

企業級固態硬盤的需求主要是高容量兼顧高性能,因此英特數據中心業務風總裁Diane Bryant 表示Optane 還不會進入該領域,而且2017 年的發展仍會有相對溫和的表現,今年的重點還是投資,將資金投入到工廠和研發當中。

「大廠」ADATA XPG-SX8000 PCIeSSD <1TB

Harddisk市場真係分分鐘都係錢,早幾日介紹完Crucial今日又黎個ADATA!
規格還是大路的PCIe3.0設計,讀2400/s 寫1000/s,無錯係每秒!最特別的規格是SX8000係有1TB版本的!旁邊牌子才出400Gb AData就出1Tb了! 意味著…400gb的價格是否會很快回落呢?

毒男突然覺得自己讀萬幾個部iMac真的不算什麼!
數據請睇下面…

–辦公室毒男


固態硬碟市場競爭雖然很激烈,ADATA 在國內仍然占有一席之地,最近將帶來令人期待的新品。Computex 2016 所展出眾多設計方案之中,定位較高、針對遊戲玩家開發的 XPG SX8000,是採用 PCIe 3.0 x4 NVMe 控制器設計,將於近日內陸續上市銷售。

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新推出的 2.5 吋 SATA 6Gb/s 固態硬碟,絕大多數都是採用 TLC 顆粒。至於新興主流 PCIe 3.0 x4 NVMe 方面,一如預期確實有越來越多產品推出,選擇性不再侷限於單一品牌上。ADATA 也搶搭了這班列車,甫發表 XPG SX8000 固態硬碟,採用 PCIe 3.0 NVMe 控制器,設計為目前普遍常見的 M.2 形式。

ADATA XPG SX8000
▲ ADATA XPG SX8000 設計為 M.2 Type 2280 形式。

XPG SX8000 說不上是新面孔,因為 ADATA 在 Computex 2016 曾經展出,官方並未遮掩它是款台系設計方案製品。其控制器來自 SMI,型號 SM2206 為 PCIe 3.0 x4 NVMe(NVMe 1.2)介面規格設計,也獲得如 Micron 等大廠採用。至於顆粒部分,是選用當前較為少見的 3D MLC NAND,供應商可能為 IMFT 或 SK Hynix。

產品容量設定計有 128、256、512GB 與 1TB 等版本,其中 512GB 與 1TB 具有較佳性能表現,規格標示最高循序存取速度可達讀取 2400MB/s、寫入 1000MB/s,隨機存取讀取 100K IOPS、寫入 140K IOPS。而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LC 模擬快取等,諸如此類規格設定細節目前未知,但是就標示性能來看,XPG SX8000 理應當是中階導向設定產品。

▲ XPG SX8000 官方規格簡表。

一如其他廠商,ADATA 當前也是只推出 M.2 Type 2280 形式版本,藉以相容於更多類型電腦。不過基於散熱性考量,也免不了加上薄型散熱片,這可能導致一般筆電無法安裝。官方為 XPG SX8000 提供 5 年有限保固,惟目前尚未釋出參考價格資訊,預估 10 月開始在特定市場陸續上市,是值得留意何時會引進台灣銷售。


#Mencitynews #SSD#ADATA #SX8000

*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圖片版權,請來信留言告知,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若是您反對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會儘速移除相關內容。
Customer Service Email: mencitynews@gmail.com

圖文資料來源自:網路資源/電腦王/毒男

PCIe / SATA 之SSD傳速差別?

PCIe是什麼?
PCI Express,簡稱PCI-E,是電腦總線PCI的一種,它沿用了現有的PCI編程概念及通訊標準,但建基於更快的串行通訊系統。英特爾是該介面的主要支援者。PCIe僅應用於內部互連。由於PCIe是基於現有的PCI系統,只需修改實體層而無須修改軟件就可將現有PCI系統轉換為PCIe。PCIe擁有更快的速率,以取代幾乎全部現有的內部總線(包括AGPPCI)。

SATA是什麼?
串行ATA(Serial 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串列SCSI(SAS: Serial Attached SCSI)的孿生兄弟。兩者的排線相容,SATA硬碟可接上SAS介面。它是一種電腦總線,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機板和大量儲存裝置(如硬碟光碟機)之間的數據傳輸之用。SATA主要用於個人電腦。

睇到上面基本思念可以分析到:PCIE的直接插入電腦底板內而得出更加直接的傳輸路徑,而現時流行的PCIe3.0的基本概念速度為每秒8 GT/s,而如下面例子所設定可以每秒以4gb的內行速度運行,而未來不久已經公佈的PCIe4.0將會概念速度再升高一倍到16GT/s,更加不難估計到容行速度得出的結果可以預計為最少每秒6-8gb吧?相反SATA(比較流行的SATA Express)的傳輸速度只有1.97gb,只看數據已經被「比下去了」。儘管因為成本問題,PCIe的常規概念行速是比SATA快幾倍也沒有用,SATA的入手價實在差太遠了! PCIe的SSD平均入手也需要$3000/400GB, 而普通行動SATA的SSD400gb也只要$7-900,因此很易明白未來的大方向是走那種一硬件規格。

當然如閣下的電腦還在舊版IDE/SATA的格式或7200rpm讀寫Harddisk,請好好愛護它!
因為可以等幾年成本平下來後再過幾年一口氣買下一台神機了!

–辦公室毒男


現在一說到固態硬碟,玩家最津津樂道的產品,理應當都已經轉向 PCIe 規格。畢竟在 PCIe 匯流排頻寬奧援下,最高傳輸速度少則 1000MB/s 起跳,多則超越 2000MB/s,足足是 SATA 6GB/s 機種的數倍。但除了這莫大的速度差異,PCIe 固態硬碟還具有那些優點呢?讓我們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探討之。

PCIe 通道可彈性配置,SSD 飆速不受限

當前那少數支援 PCIe 匯流排介面的固態硬碟,儘管單價相對於 SATA 機種是高了一些,熱血玩家仍然具有高度興趣,而且一試成主顧的大有人在。其吸引力莫過於最高存取速度,畢竟當前主流的 SATA 傳輸介面,SATA-IO 指出真實有效頻寬在 570MB/s 上下之譜,這並無法餵飽現今以高速快閃記憶體構成的固態硬碟。

反觀 PCIe 匯流排介面基於通道可彈性組合運用這優勢,能夠提供近乎源源不絕的傳輸頻寬,給予各式高速裝置利用。像是 PCIe 2.0 x1 理論頻寬有 500MB/s,儘管小輸給 SATA 6Gb/s ,但是合併 4 條通道可得 2000MB/s。若是升級為漸成主力的 PCIe 3.0,配置 1 條通道即有 984.6MB/s,4 條合併則是可達到 3938.4MB/s 之譜。

也因此,即便是 PCIe 2.0 x2 這樣堪稱早期規格的 PCIe 固態硬碟,受惠於 1000MB/s 理論傳輸頻寬,最高速度能夠輕而易超過 700MB/s。當然了,這只是個簡單的範例,那速度說來並不算暴猛。畢竟頻寬利用率掌握在固態硬碟控制器,乃至於快閃記憶體搭配與韌體調校等部分,這概念和以往的 SATA 機種並無不同。

 

 
▲ SATA 固態硬碟受制於傳輸介面的可用頻寬因素,最高存取速度難以突破 570MB/s,PCIe 產品能夠輕易提供數倍速度,因而被列為發展重點。
(圖例由左上看起依序為 PCIe 3.0 x4、PCIe 2.0 x4、PCIe 2.0 x2、SATA 6Gb/s 機種)

PCIe 不只快,還能簡化傳輸架構層級

PCIe 固態硬碟無論是支援 AHCI 或 NVMe,除了擁有 PCIe 大頻寬優勢外,還有哪些地方勝過 SATA 呢?就架構來說是延遲(Latency)。固態硬碟本身的控制器,主司對內快閃記憶體運作與維護管理,以及對外透過 PCIe 匯流排或 SATA 之類介面,與電腦系統溝通連結。基於架構差異使然,純 PCIe 製品的訊號傳輸途徑,或說所必須經過的節點,是較 SATA 設備來得精簡。

支援 PCIe 的固態硬碟無論是 PCIe 介面卡、M.2 等任一形式,與系統溝通連結必然是透過 PCIe 匯流排,連結至晶片組或處理器所內建的 PCIe 控制器,經過節點如同點對點般精簡。反觀 SATA 介面機種,與系統核心之間多了 SATA 磁碟控制器這隔閡,訊號傳輸與控制無可避免產生額外的延遲,亦有一般測試可見的性能差異影響(如主機板晶片組原生內建與第三方控制器之別)。


▲ PCIe 與 SATA 固態硬碟資料傳輸途徑示意圖,兩者最大差異在於,SATA 機種還得經過 SATA 磁碟控制器,會增加額外的延遲。

延遲短意味反應快,惟代價高出一截

以上是就系統架構理論而言,不過延遲這檔事一般較少被注意到,能夠呈現出差距的測試軟體也可能極為有限。恰好我們慣用的 ULINK 測試平台,其綜合性能評估腳本內包含延遲這一測項,因此得以透過它來窺探 PCIe 與 SATA 機種之間的差異。代表組產品如下圖所示,我們僅就手邊現有的樣品機進行試驗,讓大家初探延遲這檔事。

所得結果也許說不上相差天高地遠,但至少沒讓人意外或者是白忙一場,結果顯示 PCIe 固態硬碟延遲確實略好於 SATA 機種。其中 2 款 PCIe 產品,大抵上來說可視為讀與寫延遲都在 20us 以內,而 SATA 機種範圍在 20~30us 之間。其中,因控制器、快閃記憶體等條件差異,有 2 款產品寫入延遲比讀取來得高一些。


▲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與 M6e 為 PCIe 產品,其餘 3 款全為 SATA 6Gb/s。

該延遲腳本測試程序,是針對讀取與寫入各送出 1953125 個指令,所得結果為指令執行時間平均值,以 us(微秒:百萬分之一秒)表示之。當然了,人類是否能夠感受到這分毫差異,是另外一個有趣的問題。不過就商業高負載 I/O 應用環境而言,延遲時間短的產品必然較有吸引力,至於玩家是否有需要錙銖必較,或許還得先滿足荷包深度這條件吧。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4770K
  • 主機板:Asus Z97-PRO(Wi-Fi ac)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Genesis PnP DDR3-1600 4GB x 2
  • 系統碟: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 作業系統:Windows 8.1 Pro 64bit 中文版

#Mencitynews #SSD #PCIc #SATA

*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圖片版權,請來信留言告知,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若是您反對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會儘速移除相關內容。
Customer Service Email: mencitynews@gmail.com

圖文資料來源自:網路資源/電腦王/毒男

仲用256SSD? Crucial MX300 SSD 2TB發佈!

2.5 吋SSD固態硬碟容量,高標停留在 1TB 級距已經有一段時間,當初帶頭實際量產銷售品牌可說是 Crucial。Crucial 近期再度創下里程碑,最新 MX300 系列產品全員到齊,最高容量選擇達 2050GB,成為台灣市場首個跨入 2TB 容量級距的品牌。

大肚量 2TB 上架,MX300 系列全員到齊

Crucial 在今年 6 月,發表新一代 2.5 吋、SATA 固態硬碟,型號 MX300 是用於取代先前的 MX200。MX300 系列剛開賣時只有 750GB 單一容量選擇,官方將之稱為特別版,而後才推出 275、525、1TB 等容量正式產品(包含相同容量設定的 M2. Type 2280 版本,但 750GB 不再推出)。至於先前已經列在規格表上的 2TB,於本月開始出貨銷售,這也代表 MX300 系列正式全員到齊。

MX300 是個具有象徵性的新產品,繼承高性價比、性能導向的 M、MX 系列定位(例如 M550、MX200),然而快閃記憶體從以往所使用 MLC,更改為時下新流行的 TLC。而且這又不同於去年所推出首款 TLC 應用產品 BX200,MX300 是採用母公司 Micron 首批 TLC 3D NAND 顆粒,因此它象徵 Crucial 未來重心將轉往 PCIe NVMe 架構產品,同時也宣告進入 3D NAND 世代。


▲ Crucial MX300 系列配件一致,僅提供黏貼式增高墊片,以及資料備份轉移軟體序號,Acronis True Image HD 需自行到官網下載。

Crucial MX300 2050GB
▲ Crucial MX300 系列最後一塊拼圖 2TB 容量版本。

除此之外,2.5 吋產品容量上看 2TB,雖然不像 Samsung 已經達到 4TB,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仍然占優勢。Crucial 有 Micron 最新顆粒產品支援,前些年曾搶下 1TB 容量產品上市頭香,最早正式量產銷售而非只做精美簡報介紹之,據傳銷售狀況是供不應求。換言之,容量首度由 1TB 倍增至 2TB,這是 MX300 系列另外一個重要的象徵性指標,意味 2TB 容量產品即將開始變得普遍。
(編按:1TB 容量級距產品頭香,是單就台灣市場銷售品牌來談)

雖然說跨入 2TB 容量級距,但是基於 OP(Over-Provisioning,預留空間)設定等因素,各家產品標示容量會不一。典型常見脈絡有兩種,如 1920GB(240、480、960GB 倍數)、2048GB(256、512、1024GB 倍數)。至於 MX300 是標示為 2050GB,這系列另外有 275、525、1050GB 等容量選擇,其中僅 525GB 與 1050GB 具有倍數關係,我們這次所取得樣品同樣是由 Micron 原廠提供。


▲ MX300 系列容量、規格、性能簡表。

Crucial MX300 2050GB
▲ 外殼機構亦為鋁質金屬、無螺絲設計,2050GB 容量的電路板較先前所測試 750GB 版短一些。

Crucial MX300 2050GB
▲ 線路布局如出一轍,電路板正面計有控制器、4 顆快閃記憶體、1 顆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Crucial MX300 2050GB
▲ 電路板背面另外有 4 顆快閃記憶體、1 顆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Micron 這 3D TLC NAND,到底是採用何等奈米製程生產,目前仍然沒有明確的資訊,只知道晶圓基礎容量為 384Gb(48GB)。2050GB 版共使用 3 種顆粒組合而成,依據 Micron 顆粒介紹資料來看,分別是 384GB(8CE)4 顆、144GB(3CE)3 顆、96GB(2CE)1 顆。顆粒組合容量總計 2064GB,對比產品標示容量 2050GB,這些許差額理應當是由 OP 等設計占用。

官方規格標示,在 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低密度奇偶檢查碼)應用環境,其理論抹除壽命為 1500P/E(Program/Erase Cycle)。至於運作樞紐控制器部分,MX300 系列是採用 Marvell 設計方案,控制器型號全為 88SS1074,這是款 4 通道產品。用以配套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顆粒概略規格為 DDR3L-1600、8Gb,配置 2 顆總合容量高達 2GB。

Crucial MX300 2050GB
▲ 電路板正面所配置快閃記憶體,384GB 與 144GB 各為 2 顆。

Crucial MX300 2050GB
▲ 電路板背面所配置快閃記憶體,分別為 384GB 2 顆、144GB 1 顆、96GB 1 顆。


▲ 控制仍為 Marvell 88SS1074,並未因容量差異而變動。


▲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容量高達 1GB,電路板正反面各配置 1 顆。

附加功能多,支援斷電資料保護、硬體加解密

如先前測試 750GB 容量版本提到,MX300 系列並未因採用 TLC 顆粒,就將過去兄弟產品所具備功能拔除。RAIN(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NAND,獨立冗餘陣列)、Multistep Data Integrity Algorithm 多步驟數據完整性算法、Data Path Protection 數據路徑保護,此類增加資料存取正確性、可靠度的功能俱在,硬體層亦有斷電保護(Power Loss Protection)機能。

其斷電保護屬於基本設計,主要是用以保護 FTL(Flash Translation Layer,資料轉譯層),降低因系統非預期斷電,導致 FTL 損毀進而鎖碟無法使用的機率。至於 Dynamic Write Acceleration 動態寫入加速,如同斷電保護從前幾代產品開始導入,本質上可視為 SLC 模擬加速機制的一種。這對 TLC 應用產品來說為之重要,能夠改善寫入速度罩門,在設定作用區間內可以有接近 MLC 的表現。


▲ 電路板正面配置數十顆電容器,作為斷電資料保護功能設計的基礎。

一般消費者同樣無視的部分包含加密功能,基於控制器與韌體設計搭配組合,MX300 系列相容支援 AES 256bit 加密、TCG Opal 2.0、IEEE-1667 等標準,可與 Microsoft eDrive 搭配使用。通常是企業與政府機關才會重視這方面規格,理論上 MX300 在 Windows 10/8.x 環境透過 BitLocker 對磁碟加密,資料存取性能折損率會遠低於非相容產品,近乎是不大會察覺速度變慢。

消費者普遍關心的耐用度部分,MX300 系列依容量由小至大,設計寫入耐用度為 80、160、360、400TBW(Total Bytes Written,總寫入位元組)。全產品線有限保固為 3 年,但 Crucial 是以 5 年使用條件來設定 TBW 規格,故 2TB 容量版本每日可寫入資料量為 219GB,約等於 0.106DWPD(Device Write Per Day,裝置每日寫入量),而非每日 365.2GB、0.178DWPD。


▲ Microsoft eDrive 效益簡述,藉由相容固態硬碟產品硬體加解密,可使性能折損幅度大幅度降低。

至於標示性能如開頭規格表所示,MX300 全系列最高讀取速度皆可達 530MB/s,寫入除了 275GB 為 500MB/s,其餘容量是略高一點的 510MB/s。當然了,這是 Dynamic Write Acceleration 作用下的表現,當寫入資料量超出作用區間時,真實寫入速度是動輒打對折。以 750GB 容量版本測試結果為例,模擬加速飽和之後的寫入速度是趨近 275MB/s,2TB 容量待後續測試驗證之。

▲ CrystalDiskInfo 偵測資訊:產品設定支援 DEVSLP(Device Sleep)省電模式,功能設定相當完備。

#Mencitynews #SSD #2TB #Crucial
*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圖片版權,請來信留言告知,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若是您反對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會儘速移除相關內容。
Customer Service Email: mencitynews@gmail.com

圖文資料來源自:網路資源/電腦王